相关中兴路1662号的扩展:
我想问,有谁知道中兴路1662号什么地方 离火车站不远。
今年9月16日是第十七个“全民国防教育日”。日前,为进一步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普及发展,提升国防教育场所建设质量,依据《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命名管理办法》,经组织申报、检查验收、严格评审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等程序,汕头市全民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决定,命名汕头市革命烈士陵园等6个单位为“汕头市国防教育基地”(名单附后)。
国防教育基地是具备国防教育功能,具有示范辐射作用,并经一定程序命名的国防教育场所。加强和规范我市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是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普及和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重要举措。被命名的单位要以评选命名为契机,坚持建用并重的思想,切实加强管理,不断完善设施,充实展示内容,改进展示手段,创新活动形式,组织、接待好参观群众。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国防教育基地的领导和管理,对国防教育基地的资源开发要作出统一规划,增加对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选配好基地的领导班子和展示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基地作为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重要阵地的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引导和激励全市干部群众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状态投入到汕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推动全面振兴发展的实践中来。
“汕头市国防教育基地”名单如下:
汕头市革命烈士陵园
汕头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礐石风景区山上,1959年10月15日举行开工典礼,1961年完成首期工程。当时建成的建筑物有墓包、纪念广场和休息室。2015年11月对墓包前纪念广场地埕重新进行修缮,建成后新广场面积约12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00人进行祭奠活动。墓包内现存放有71位各个历史时期牺牲的烈士遗灰。如中共汕头特别支部第一任支部书记杨石魂,“巾帼英雄”吴文兰,在“八六海战”中牺牲的烈士陈炳任、杨映松,消防英雄许晓宾等,这些烈士一生追求崇高的革命理想,为真理、为祖国、为党、为人民的革命事业而舍生忘死。烈士陵园范围内还安葬着革命母亲李梨英等4位革命烈士,1996年春修建了抗击牛田洋“7•28”台风中护堤捐躯的无名烈士墓。
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旧址
位于汕头市民权路50号的汕头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所在的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旧址始建于1926年,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东向,每层面积423.7㎡,总建筑面积1271㎡,各层四面有走廊相通,原是大埔会馆。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主力部队在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同志的率领下向广东进发,9月23日从三河坝进军潮州城;24日解放汕头市;在大埔会馆设立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总指挥部。周恩来、郭沫若、叶挺、贺龙、谭平山、彭湃、李立三等领导同志曾在这里活动过。
南昌起义军从9月24日进入汕头市到9月30日撤出,前后共七天,潮汕革命史上称之为“七日红”,其影响极为深远,为中共潮汕党组织领导武装斗争和开辟革命根据地奠下基础。这是一处与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有关的革命旧址,该旧址于1995年1月被汕头市委确定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5月经汕头市编委批准,成立“汕头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负责对旧址的保护维修、陈列展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工作。
汕头市石炮台公园
石炮台公园是以崎碌炮台旧址为主景点建设而成的综合性公园,崎碌炮台是广东省现存大型近代海防军事设施之一,198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授予为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崎碌炮台是清政府为保卫国土,抵御外来侵略而建的一处海防军事建筑物;当时在第一、二次鸦片战争后,汕头作为十个通商口岸之一,门户被迫完全对外开放,外国侵略船只纷至沓来,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加强国防建设,时任潮州总兵的方耀,便以“邻氛不净,潮海严防”为由,奏请清廷,建筑此炮台;崎碌炮台是我国目前独立体面积最大的炮台,炮台为环圆形结构,占地面积为19,607平方米,炮台外围筑有一条水深3米、宽23米的护台河。炮台大门为高、宽、厚各3米的券门,两侧各建东、西辕门两座。炮台分上、下两层,各置火炮18门。下层是一条石砌拱顶炮巷,炮巷宽4.1米,全长292米,贯通于整个炮台,是放置炮弹和炮兵驻扎的营地。登台楼梯呈波浪型,易于运送炮械,还有一道较为隐蔽的螺旋形楼梯,是作战时的快速通道。上层台面分布通风报话塔72座,每三个为一组,呈品字形分布,是下层炮巷的通风采光喊话的设备,炮台中间是炮兵们日常操练的广场,广场东北角有淡水井一口。整座炮台的建筑设计十分独特实用 是古代海防军事建筑罕见的实物范例,给我们研究明清建筑留下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是我们祖先国防建设智慧的结晶,也见证了当时人民群众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体现了潮汕人民坚决抵御外敌侵略,保卫神圣国土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汕头市潮阳莲花峰风景区
莲花峰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汕头八景之“莲峰浩气”,史称“莲峰海色”位列潮阳八景,年接待海内外游客60万人次。
2001年11月莲花峰风景区荣获首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5年12月晋升为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景区的“莲花峰摩崖石刻”和海门“万人冢”遗址两处景点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莲花峰摩崖石刻:位于潮阳海门镇海门湾海陲,由莲花峰风景区、叠石、尖山等石刻群组成,为潮阳四大摩崖石刻群之一,于1989年6月被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清光绪《潮阳县志》所载:南宋末年,丞相文天祥举兵勤王抗元于景炎三年(1278)冬抵潮阳期间曾登莲花峰眺望帝舟,留下“莲花峰”、“终南”题刻。莲花峰因此闻名遐迩,成为人们瞻忠仰烈的胜地,历代文人墨客纷纷谒吊文公忠魂,欣赏莲峰海色,留下丹青墨宝,金石生辉,形成不朽的石头史册——莲花峰摩崖石刻。海门“万人冢”遗址位于莲花峰北侧小山坡,坟冢建于1946年,占地500平方米,墓中收埋海门沦陷时饿死和被日军杀死的1.17万同胞的尸骨,碑文为“海门陷倭癸未夏死难同胞之墓”,1983年增设墓亭一座,四柱顶为紫色琉璃瓦,1995年由莲花峰风景区管理处筹资进行全面修缮,扩建成园林式墓园,占地4340平方米,两侧坟手为对联及反映日寇入侵的石雕画,1983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7月被汕头市命名海门莲花峰文天祥塑像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潮阳市命名海门“万人冢”遗址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区海滨自然风光优美,有海岬角蛋石地形、沙滩、南海、莲花石、狮首山、老僧礼佛、猴子观井、海市蜃楼、海上观日出。丰富的人文景观,有宋、元文天祥、张鲁庵的爱国忠贞史迹,及其纪念建筑忠贤祠、奇泉井、崇文亭、文天祥石雕像、鲁庵墓、鲁庵书舍,宋、元、明、清、民国、近代文人墨客凭吊忠贤诗文摩崖石刻,是一处集滨海风光、人文景观、文物保护、海滨休闲体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一体珍稀景区,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
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
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Museum of Coast Defence History in Nanao County )为广东省唯一县级海防史专题博物馆。为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3年5月4日,南澳县人民政府发文成立“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 2000年6月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动工。2002年12月竣工,博物馆新馆舍位于县城中兴路文化广场北侧,与文化馆相毗邻,为五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
南澳县郑成功招兵树
南澳县郑成功招兵树,位于深澳镇金山村。隆武二年(1646年),郑成功反对其父降清,收兵南澳,接受其父旧部陈豹等属下部分武装,据岛起事,同年十一月大会文武群臣于烈屿,设高皇帝神位,定盟恢复明室,后以铜山、南澳、金门、厦门等为根据地,进行一系列复明斗争,永历十五年(1661年)他率领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经澎湖,于台湾禾寮港(今台南境)登陆,围攻荷兰总督所在地赤嵌城,经过八个月的战斗,康熙元年(1662年)二月一日,荷兰总督揆一投降,台湾逐告收复,据说,郑成功首进南澳岛招兵举义,就是站在总兵府门口这棵古榕下检阅兵将,为了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光辉业绩,这棵古榕也被海峡两岸人民尊为“招兵树”,1995年被开辟为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在每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纪念日,病逝纪念日,社会上各界人士都会自发组织前往瞻仰,追寻民族英雄驱逐外患的足迹,据统计,平均每年来此参观达10多万人次。
1997年,在招兵树下又增置郑成功花岗岩雕像一座,以作纪念。
今天中兴路1662号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中兴路1666号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www.inlur.com时尚路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