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圣米厄尔教堂的扩展:
青岛圣尼厄尔大教堂的详细介绍 青岛天主教堂本名圣弥厄尔教堂,由 德国 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式 建筑风格 而设计。拟建教堂应高百米,适逢二战爆发, 希特勒 严禁德国本土资金外流,该教堂不得不修改图纸,即建成现在规模。教堂始建于1932年,于1934年竣工。占地面积114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301.54平方米。教堂以黄色花岗岩和钢筋混凝土砌成,表面雕以简洁优美的纹案。窗户为半圆拱形,线条流畅,显得庄重而朴素。大门上方设一巨大玫瑰窗,两侧各耸立一座钟塔,塔身高56米,红瓦覆盖的锥形塔尖上各竖立一个4.5米高的巨大十字架,塔内悬有四口大钟,一但钟乐鸣奏,声传数里之外。进入教堂,是一个高达18米,可容千人的宽敞明亮的大厅,色彩斑斓的玻璃花窗透射出柔和的光线。大厅东西两侧设有走廊,后面设有两个大祭台,四个小祭台,厅的穹顶绘以圣象壁画,灯光炫目,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氛。屋顶覆盖舌头红瓦,其气势庞大,且又古朴典雅。 教堂装饰系采用意大利 文艺复兴 时期形式。堂内大厅高18米,宽敞明亮,顶棚悬有七个大吊灯,后方设有祭台,配之穹顶的圣像壁画,堪称庄严美观。可容纳教徒千人,是 青岛 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也是 中国 唯一的祝圣教堂,同时也是基督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走进北京市政府旧址所在地:正义路历史街区
中国网1月14日讯 1月10日晚间,位于北京市正义路2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摘牌。这意味着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正式启用。
此次摘牌代表着新中国建国后,拥有69年历史的北京市政府办公地址,正式告别历史舞台。1949年1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指挥之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布告宣告成立,叶剑英任主任。同日,华北人民政府下属的北平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叶剑英任市长。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将北平更名为北京,北平市人民政府遂更名为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政府旧址所在地正义路一及东交民巷一带是北京市著名的历史街区,它见证了中国百年来的兴衰与辉煌。
位于东长安街以南的正义路原名御河桥。明代初年,御河南出皇城以后,放弃了通惠河故道,沿着一条新开辟的河道笔直向南,穿过正阳门东水关,进入南护城河。在这段新开的河道上,依次横架了三座石拱桥,东长安街上的北御河桥、江米巷(今东交民巷)内的中御河桥和紧靠城根的南御河桥。
明代在北御河桥南侧的东、西两岸曾各立一座牌坊,额题“御河东堤”和“御河西堤”,岸边高柳垂荫,葱郁可观。“御河新柳暗如烟,万缕长条碧可怜”,作为当年的京师一景,“御河新柳”常为诗人题咏。崇祯二年(1629),清攻进长城,京师戒严,“守城官军御寒无具,尽砍为薪,仅存翰院墙东一带矣”。
到了清代后期,这段御河被划入了外国使馆界。1901年使馆界拆除了南御河桥,改为暗沟,作为六国饭店的停车场。1926年,又改中御河桥以北至长安街一段的御河为暗沟,路面中间辟为绿化隔离带,仍以原来的东西河沿为通道。
1924年刚通有轨电车时,此地曾有“御河桥”一站。到了上世纪30年代南河沿改为暗沟以后,北御河桥也被拆改为马路。抗战胜利以后,命名御河桥东侧路为兴国路,西侧路为正义路。新中国成立后,两侧统一命名为正义路。
东交民巷与正义路呈交叉状,全长为1552米,在近代,这里曾是著名的使馆区,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并将东交民巷更名为使馆街。
1949年以后东交民巷仍被作为使馆区,直到1959年所有的使馆都迁往朝阳门外三里屯一带的馆区。东交民巷是北京市文物保护街区,道路两旁的西洋建筑还在向过往的人诉说着曾经的历史。
这条街坐落着两个特别的博物馆—警察博物馆和中国法官博物馆,以及日本公使馆旧址、法国邮政局旧址等,再往东方向还有一座始建于1901年的哥特式教堂—圣米厄尔教堂。
当人们的随迁址而聚焦北京城市副中心时,回望正义路,摘牌后的北京市政府旧址静静座落在这一片历史的天空下,门前依然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片繁忙景象。
(尤紫璇)
今天圣米厄尔教堂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青岛圣弥厄尔教堂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www.inlur.com时尚路人网站。